零点看书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

汉字书法,自秦篆汉隶至于隋唐,走过了从“不衫不履”到“衣冠楚楚”的过程。宋人不满唐人法度,走向尚意。而魏晋书法即有秦汉的质朴放达,又尚未坠入法度森严的桎梏中,故此成就了中国书法的一个独特阶段。王羲之是其代表。

文牍书札是领悟王羲之书法的最佳途径,也是了解其晚年生活的最为切实的根据。彻底离开仕途后,王羲之有了“无官一身轻”的感觉。他到处游山玩水,到过临海,到过永嘉,那时这两个地方的长官是他的子侄或门生。有这些晚辈作陪,加上谢安、孙绰等,既有山水之乐,又有文人唱和,轻松自由,信可乐也。

羲之十分向往蜀中山水、人物、风俗、古迹,以及花草、树种、动物等。神往之余,他很想亲自去那里畅游一番。《十七帖》的大部分书信是写给周抚的。周抚与王家关系密切。后来周抚跟随桓温,攻蜀,而后镇守天府之国,时间长达三十年。王羲之任临川太守时,周抚任豫章刺史,地位比羲之要高一点儿。两人过从甚密,曾同游过三清山、庐山、衡山等名胜。羲之辞官前后的十年中,两人书信来往颇多。《十七帖》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王羲之关心巴蜀山川、盐井、火井、秦汉遗迹、名人后代,信中都有提及。如《蜀都帖》:“省足下别疏,具彼山川诸奇。扬雄《蜀都赋》,左太冲《三都赋》,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岷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上文大意是:你信中所说的奇异山川,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赋》都没有记述呢,那雄奇的山川,只有游览后才会意足而心得。如能成行,我当告知,望请迎接,如迟误时机,那真是度日如年啊。你镇守巴蜀,朝廷当无调动之理,我真想与你一起登汶岭、峨眉而还,那会是一件不朽的盛事啊。

王羲之对巴蜀情有独钟,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求知欲强,“欲广异闻”。另一方面,和他的道教信仰有关。中国早期道教派别之一五斗米道是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后传子孙,他的孙子张鲁在巴蜀布道三十多年。巴蜀是道教乐土,自然成了王右军的向往之地。据道教教义,“得道者上能竦身于云霄,下能潜泳于川海”。对山川景色的神往,可以产生类似得道升仙的“移情效应”。作为道教信徒,羲之向往巴蜀山水,既有文人雅士的浪漫,更有宗教信仰的原因。

羲之热爱农事,对园林树木奇花异草很有兴趣。在给周抚的信中,他感谢周抚所送的胡桃、青李、樱桃等种子,说这些东西都可在会稽一带种植,没有水土不适应的问题。羲之还告诉对方,这些树种怎么盛放,如何邮寄最好。有人认为,羲之所述的这些东西多是做药石的材料,目的在于制药。笔者以为,羲之千里之外索取植物种子,主要用途可能是繁殖培育。羲之退隐前后,在会稽一带置办了一些田地,其中有大片的荒地山林,他想弄些异域异地的品种广种荒山以取经济效益,兼得好奇之乐,用于制作养生修道的药石,还在其次。

王羲之十分重视友情。他写信给周抚说:“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岭,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羲之希望七十岁的周抚好好保养身体,对年近花甲的自己能否有幸成行,则有所担心,但仍希望能去巴蜀游历,希望成就这段佳话。这一年,王羲之五十九岁,是其仙逝之年。因此有专家推断,此帖可能为他的绝笔之作。

羲之最终未能实现入蜀一游的愿望,问题在于他健康状况不佳。溯流而上,长江万里烟波,加上舟楫颠簸,没有好身体,实难成行。羲之的死,和其过于投入的道教信仰有直接关系。有病不去求医问药,却求助于道士杜子恭,杜道士开出的方子多是“虎狼药”,就连羲之本人也明白这种做法无异于“速毙”。既然如此,羲之为什么还要执于药石呢,难道他年老糊涂了?不是。

王羲之少尝患癫,癫痫即羊角风。这种病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无法根治的。一千七百年前的医术简陋,就更不消说了。王羲之希望用道教的办法减缓癫痫的发病频率,也是无奈之举。王氏家族中多人信奉道教并服食药石丹丸,羲之的次子王凝之(谢道韫的丈夫)也是因信道教常用药石而断送了性命。郭沫若先生曾讲:“王羲之的思想是儒家和道家的混合物。”羲之的道家思想在《十七帖》中的多封家书中生动而具体地透露出来。

《十七帖》的美在于自在,在于它是当时随手使用着的书法艺术。这些写给家人和朋友的私人书信或便条,每封寥寥数行,但无一不赤心诚恳,其间无半点儿造作。王羲之不以其为作品,也无现代人要发表、要展览、要收藏之念头,他完全是在极放松的心态下信手拈来,随意挥洒而成的,言简意赅,没有矫饰,也无官场寒暄、文场俏皮、公文套话。内容则全是生活细事,没有军国政治,没有立论雄辩,“吊哀候病,叙暌离,通讯问”而已,家常得近于琐碎。因为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用语,我等不解处,收信人却无不清楚,更让人感受到古人的诚朴悠游。正因为《十七帖》都是随手写来,不计文式,令宋代大文豪、大书法家欧阳修赞叹不已:“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为人也!”

宗白华先生将这种随心随意信手写来的书法美感归之为个性价值的发现。晋人书法,或妍或丑,大都个性鲜明,成为个性主义的代表艺术。因乎此,它们都是难以复制的、唯一的、精妙的作品。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千载之后依然让读者感受亲切,因其字想见其人。今人读《十七帖》,只要大致疏通文字本意,然后能于字里行间品味当事人的语气、心情、友谊、悲欢,就足够了。(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魂帝武神 重生之将门毒后 少年风水师 重生弃少归来 弃少归来 顶级弃少 夫人你马甲又掉了 至尊修罗 重生之拳台杀手 永恒至尊
相关推荐:
刺猬的宿命工业强军巅峰大艺术家音乐天才之宇宙令终极猎杀肥猫传奇特种兵:从火蓝刀锋开始重生之岁月风云带着青山穿越命世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