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书圣之道:王羲之传

天台紫真因及余曰:子虽至于斯,仍未善于斯。若书之器,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似七宝之贵,垂万古之名。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贵紧而劲,忌险而峻。内盈外虚,起不孤,伏不寡。面迎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兹法也,尽妙矣。言讫,真隐子遂镌石以为陈迹。维永和九年九月五日,晋右军将军王羲之记。

如上几篇文字,都是谈书法的,有心钻研者不妨深入切磋,无意于此者不妨忽略而过。从王羲之的这些文字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经验上升到理论并不是平铺堆积的功夫,其中要有艺术升华。一个愚钝之人也许写一辈子字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王羲之则不同,他不仅书法精妙,而且对这一门艺术拥有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总结。这得益于一生的实践和参悟,也有赖于禀赋。第三篇中所谓的“天台紫真”仙人,指的是王氏祖先周王子晋,又称子乔。传说此人曾在金庭、华顶附近的白云洞里吹笙,作凤凰之声。这里虽是假托祖先传授,但所言书法大道,玄理深邃,非凿空之论。“真隐子”则是羲之自指。

继承秦汉,出乎篆隶,王羲之完成了书法艺术史上的伟大创造。王羲之的书法是基于实用而求新法,体势妍美,并自称一派;出于独立之精神,所以能冲破藩篱,不屑野鹜之讥,终成大家。

关于艺术和实用的关系,看似一个哲学命题,其实是艺术的本质。近代以来,新式书写工具替代了传统的笔墨,汉字书法不再那么实用了。虽然说不实用的东西可能更近乎文化,但是普及程度的减弱也损害了文化的另一面。古人,不要说很古的古人,就是今人的父辈祖辈还多有使用毛笔书写的,所以那时很多人都能写出一手好字。现在不同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而单独存在于欣赏层面,虽然谈不上衰落,但和古人与笔墨之间耳鬓厮磨须臾不可离开的情形到底差了很多。我们的先人每天都用毛笔写字,熟能生巧,业精于勤,灵性高妙又有胆识的人便将写字引领到艺术的范畴,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体势和精神。如今书法的实用性几近阙无,很多人写毛笔字只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书写的大都是古人的诗词名句,从内容到形式都局限于遣兴(有些是因为市场),书法的原生精神因而发生蜕变,功力不如古人深厚了。

或问,魏晋也有时尚,难道王羲之未曾卷入?王羲之当然也不能免俗,但是天作之合,他的书法恰恰受益于当时的自由思想、文人精神和科技成果,如当时已经普及的优质纸。一种时尚造就一种文化尤物,古今既无须攀比,也无须责难。今人自有今人的创造,这也正是文化长河风景迷人之所在。我们需要深思的是:书法的实用性虽然大大减弱,但是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核依然是今人的不可忽视的参照,王羲之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王羲之以其特有的艺术敏感和不拘一格的自书自画精神,创造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书写形式,可谓与时俱进。当艺术家的前瞻性和独创性与当时环境相契合时,就会引领新风尚。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靠老老实实的继承和敢于创新的胆识逐步脱颖而出的,是凭借个人禀赋和终生不渝的勤奋劳动建造起来的艺术大厦。高山苍茫,令人仰止,当知其下边是坚实的大地,上边是缭绕的白云,其间气象依赖着无垠的空间和脉脉流淌的时光。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在崎岖小路上不懈攀登的人有希望到达顶峰,随意玩弄笔墨,很难成为大师。

王羲之经历了许多名师,王旷、卫夫人、王廙的指教和点拨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最重要的,还是他个人的学识和胆魄。羲之精读经典,兼修儒道,又涉猎佛学,内修丰富,底蕴深厚,书法的奇葩依赖了优质土壤、充足的肥料、合适的温度、不多不少的水分,还有时代的阳光和个人的修行。有了这样的努力,书法焉能不姿态绰约、风情万种!倘若仔细斟酌推敲,我们还可以看出,羲之的耿介人品,坎坷经历,忧国忧民之心,在他的书法之中都有表现。促成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因素诚然很多,但良苦用心不如良知灿烂,笔墨美丽不能代替内修高尚。《诗经》有歌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就是艺术家的底蕴之所在。今之学书者,当作如是观。(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魂帝武神 重生之将门毒后 少年风水师 重生弃少归来 弃少归来 顶级弃少 夫人你马甲又掉了 至尊修罗 重生之拳台杀手 永恒至尊
相关推荐:
刺猬的宿命工业强军巅峰大艺术家音乐天才之宇宙令终极猎杀肥猫传奇特种兵:从火蓝刀锋开始重生之岁月风云带着青山穿越命世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