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东卓,董卓,东庄

邺郡与赵,卫相邻,民心不稳,边疆难治,又常年遭受漳河水患,民不聊生,邺郡人纷纷逃离邺地,迁往魏国腹心地带,魏文侯因此而感到非常担忧,翟璜举荐西门豹到邺地担任邺地县令。

地区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漳河的水患使邺地年年遭灾,民生困苦,魏国年年用兵,征用的赋税徭役过重使邺民生活艰难。但是邺地百姓最痛恨的还不是这两件事。我们苦于给河神娶媳妇,因为这个事我们都越来越贫困。“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使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立即派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禀报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插着簪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豪长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像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担心因我而受害受苦,但期望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安定了邺地民心,堵住了赵国南进中原的通道。

西门豹到使邺县逐渐富裕兴盛起来。但魏文侯却常听到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的意见,说邺县官仓无存粮,钱库无金银,部队缺少装备,西门豹把邺县治得一塌糊涂。魏文侯到邺县视察时,就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的问题责问西门豹,并说若西门豹回答不出理由,就要治他的罪。西门豹说:“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军队强盛,亡国之君使国库充盈。邺县官仓无粮,因为粮食积储在人民手中;金库无银,因为银钱都在人民衣兜里;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县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人民手中。大王若不信,让我上楼敲敲鼓,看看邺县钱粮兵器如何?“西门豹上楼,第一阵鼓声之后,邺县百姓披盔带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楼下;第二阵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着粮草集合到楼下。

魏文侯知道了西门豹的政绩,龙颜大悦,请西门豹停止演习,西门豹不同意说:“民可信不可欺。好不容易与他们建立了信约,今天既然把他们集合起来了,如果随意解散,老百姓就会有被受骗之辱。燕王经常侵我疆土,掠夺我百姓,大王不如让我带他们去攻打燕国。“魏文侯听后点头称是,于是西门豹发兵攻燕,收回了许多失地。

西门豹治邺,清廉刻苦,不谋私利,可对魏文侯身边的近臣很简慢,君主左右的人就联合起来,说西门豹的坏话。任官一年后,西门豹去首都汇报工作时,魏文侯要收回西门豹的印信,西门豹说:“我过去不知道如何治理邺,现在知道了,请大王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再治不好,愿意接受死刑。“魏文侯听西门豹说的恳切,不忍心收回印信,就再给他一年时间。这次西门豹上任后就加紧搜刮百姓,讨好魏文侯左右的人。一年之后,西门豹再去汇报工作,魏文侯亲自出来迎接他,并向他致谢。西门豹说:“往年我替君主治邺,君主要收回印信,今年我换了个方法治邺,君主向我致谢,我不能再治理下去了,请允许我辞职。“魏文侯听了这句话,幡然醒悟,说:“过去我不了解你,现在了解了,请你继续替我治邺。谢谢“

吴起驻守秦魏交界的繁,庞二地,认识到,秦国人口虽少于魏国,但秦人性强,其人不让,皆有斗志。魏军对秦军虽常有胜负,但从心底里充满了对秦军的恐惧,斗志不足。于是建议魏文侯建立魏武卒,改革战时动员兵制为战略常备精兵加临时动员军制。魏文侯便以魏国当时最为著名的盐产地盐池(今山西运城解池)的盐业收入作为筹备魏武卒的经费交予吴起谋划,委任吴起为繁,庞两地的军政长官,两地一切事宜全凭吴起调度。

魏文侯召见吴起说:“我准备任命你为河西的主将,希望能够听听你对河西为将的一些看法。”

吴起说:“从前谋求治好国家的君主,必先教育'百姓’,亲近。'万民’。在四种不协调的情况下,不宜行动:国内意志不统一,不可以出兵;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上阵;临战阵势不整齐,不可以进战,战十行动不协调,不可能取得胜利。因此,英明的君主,准备用他的民众去作战的时候,必先搞好团结然后才进行战争。虽然如此,他还不敢自信其谋划的正确,必须祭告祖庙,占卜凶吉,参看天时,得到吉兆然后行动。让民众知道国君爱护他们的生命,怜惜他们的死亡,做到这样周到的地步,然后再率领他们去打仗,他们就会以尽力效死为光荣,以后退偷生为耻辱了。“

文侯说:“我不爱好军事。“

吴起说:“我从表面现象推测您的意图,从您过去的言行观察您将来的抱负,您为什么要言不由衷呢?现在您一年到头杀兽剥皮,在皮革上涂以红漆,给以色彩,烫上犀牛和大象的图案。[若用来做衣服,]冬天穿着不暖和,夏天穿着不凉快。制造的长戟达二丈四尺,短戟达一丈二尺。用皮革把重车护起来,车轮车毂也加以覆盖,这看在眼里并不华丽,坐去打猎也不轻便,不知您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如果说您准备用来作战,却又不去寻求会使用它们的人。这就好象孵雏的母鸡去和野猫搏斗,吃奶的小狗去进犯老底,虽有战斗的决心,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死亡。从前承桑氏的国君,只许文德,废驰武备,因而亡国。有扈氏的国君仗着兵多,恃勇好战,[不修文德,]也丧失了国家。贤明的君主有鉴于此,必须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所以,面对敌人而不敢进战,这说不上是义;看着阵亡将士的尸体而悲伤,这说不上是仁。“

魏文侯说:“按照您的意思,我应该怎么做呢?”

吴起说:“凡治理国家和军队,必须用礼来教育人们,用义来勉励人们,使人们鼓起勇气。人们有了勇气,力量强大就能出战,力量弱小也能竖守。然而取得胜利比较容易,巩固胜利却很困难。所以说,天下从事战争的国家,五战五胜的,会招来祸患;四战四胜的,会国力疲弊;三战三胜的,可以称霸;二战二胜的,可以称王;一战一胜的,可以成就帝业。因此,靠多次战争的胜利而取得天下的少,由此而亡国的却很多。'道’是用来恢复人们善良的天性的,'义’是用来建功立业的。'谋’是用来趋利避害的。'要’是用来巩固、保全事业成果的。如果行为不合于'道’,举动不合于'义’,而掌握大权,分居要职,必定祸患无穷。所以,'圣人’用'道’来安抚天下,用'义’来治理国家,用'礼’来动员民众,用'仁’来抚慰民众。这四项美德发扬起来国家就兴盛,废弃了国家就衰亡。所以,商汤讨伐夏桀夏民很高兴,周武王讨伐殷纣殷人却不反对。这是由于他们进行的战争,顺手天理,合乎人情,所以才能这样。战争的起因有五种:一是争名,二是争利,三是积仇,四是内乱,五是饥荒。用兵的性质也有五种:一是义兵,二是强兵,三是刚兵,四是暴兵,五是逆兵。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叫义兵,仗恃兵多,征伐别国的叫强兵,因怒兴兵的叫刚兵,背理贪利的叫暴兵,不顾国乱氏疲,兴师动众的叫逆兵。对付这五种不同性质的用兵,各有不同的方法,对义兵必须用启发折服它,对强兵必须用谦让悦服它,对刚兵必须用言辞说服它,对暴兵必须用计谋制服它,对逆兵必须用威力压服它。“

吴起的谋略使魏文侯深表钦佩,亲自设宴,宴请吴起于魏国祖庙,文候夫人亲自捧酒敬赐吴起,以隆重的礼仪拜吴起为大将,主持河西军政事务。

魏文侯邀来众将与吴起一起谈论兵法,商议国事。魏太子击才华出众,技压群雄。魏文侯为太子的才能而沾沾自喜,太子击更是喜色不断,面含傲视群臣之骄。吴起看到后不由轻轻叹了口气,进谏说:“从前楚庄王曾经和群臣商议国事,群臣都不及他,他退朝后面有忧色。申公问他:'您为什么面有忧色呢’楚庄王说:'我听说世上不会没有圣人,国家不会缺少贤人,能得到他们做老师的,可以称王,得到他们做朋友的,可以称霸。现在我没有才能,而群臣还不如我,楚国真危险了。’这是楚庄王所忧虑的事,您却反而喜悦,我私下深感忧惧。“

于是魏文侯表示很惭愧,太子击面有愧色。文候让太子击拜吴起为师,学习治兵胜敌的谋略。

太子击向吴起请教说“我想知道关于治理军队、统计人口、巩固国家的方法,望先生能够教我。“

吴起回答说:“古时贤明的国君,必严守君臣间的礼节,讲究上下间的法度,使吏民各得其所,按习俗进行教育,选募能干的人,以防不测。从前齐桓公招募勇士五万,赖以称霸诸侯。晋文公招集勇士四万作为前锋,以得志于天下,泰穆公建立冲锋陷阵的部队三万,用以制服邻近的敌国。所以,发备图强的君主,必须查清人口,把勇敢强壮的人,编为一队。把乐意效命显示忠勇的人,编为一队。把能攀高跳远、轻快善走的人,编为一队。把因罪罢官而想立功报效的人,编为一队。把曾弃守城邑而想洗刷耻辱的人,编为一队。这五种编队都是军队中的精锐部队。如果有这样三十人,由内出击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由外进攻,可以摧毁敌人的城邑。”

太子击说:“我想知道如何能使阵必定、守必固、战必胜的方法。“

吴起答:“立即看到成效都可以,岂只是知道而已!您能将有才德的人加以重用,没有才德的人不予重用,那末阵就已稳定了。民众安居乐业,亲敬官吏,那末守备就已巩固了。百姓都拥护自己的国君,而反对敌国。那末战争就已胜利了。您只要这么做了,立马就能见到效果。“

不久魏文侯又听翟璜建议,升任吴起河西郡守,掌管河西军政一切事务。

吴起受命到任河西之后,立即着手组建魏武卒。规定: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十二石之弩,背负箭矢五十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皆可入选武卒阵营。入营魏武卒者免除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税,以后可论功行赏进爵。不久便挑选训练了一批能征善战,骁勇无比的魏武卒军士。

吴起挑选魏武卒组建新军,教习车马步战功夫,并配备其他兵种。身体矮的拿矛栽,身体高的用弓努,强壮的杜大旗,勇敢的操金鼓,体弱的担任饲养,聪明的出谋划策同乡同里的编在一起,同什同伍的互相联保。[军队行动的信号:]打一通鼓,整理兵器。打两通鼓,练习列阵。打三通鼓,迅速就餐。打四通鼓,整装待发。打五通鼓,站队整列。鼓声齐鸣,然后举旗[指挥军队行动]。在阵法上训练他们圆阵变方阵,坐降变立阵,前进变停止,向左变向右,向前变向后,分散变集结,集始变分散。熟悉各种阵法,教习他们遵守旌旗幡麾,金鼓笳笛指挥的号令。从越国和韩国购进精铁青铜,甲胄兵器,配备魏武卒。让能够熟练掌握操练兵法的人去教习别的军士。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百人教千人,千人教万人,以致三军将士不久便对操练兵法悉数掌握,应用自如。然后又教习他们与军马相处,精心驯养它们的方法,以便使军士与军马默契配合,提高作战效果。

经过魏文侯的努力,劝韩,赵放弃内斗,联合发展,共同向外之后,魏,赵,韩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此时魏文侯便将发展的方向放在了秦国。河西是秦魏的主战场,攻伐不断,百姓民心不稳,忽秦忽魏。秦魏战胜之后都会将所占敌国领土的居民迁往本国腹地,人民无心居留,纷纷逃离。魏国此时虽然已经解放了各氏族奴隶,向向新解放的奴隶们平民们分发土地,收取租税。但刚解放的奴隶平民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太低,遇到灾荒之年便要忍饥挨饿,没有粮食度日之时便向各个原有奴隶主贵族以高利贷取粮食,钱财,艰难度日,一时还不上便要拿自己的土地偿还,又一次沦为奴隶;亦或战争使百姓财产遭受战火侵害后,难以度日,也会再次沦为奴隶。一时之间河西民少官多,税收难以满足军政开支。再加上战乱不断,有些恶民组成帮会,乘机抢夺人口,贩卖男女奴隶于各国之间,人们互不信任,不能安心生产,活在无奈与恐惧之中。使得河西之地秦魏都难以坚守,时而为秦所占,时而被魏据有,民心不稳,无心产业。吴起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河西边境民心不安才是河西治理的最大心病,自己又抽不出手来做料民安居之事。于是请求魏文侯将李悝调任河西配合料民理政的事务,以便自己安心治军,共筑河西稳定长久局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顶级弃少 魂帝武神 夫人你马甲又掉了 弃少归来 重生弃少归来 重生之将门毒后 永恒至尊 少年风水师 至尊修罗 重生之拳台杀手
相关推荐:
万能突破皇祭大道独尊伪战神成长手册解梦日记黑暗种族:猎人崛起烽火乱江湖浮生仙缘双极星反派boss改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