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悠闲的旁观者

所谓里家,指的是设立于圣祖临朝时期,专门用于赡养鳏寡孤独的半官方福利机构。他最初的名字不是里家,而是叫‘孤独园’,后又曾经改名‘养济院’。最后之所以叫现在这个名字,是因为圣祖希望此项善政推广到天朝的每个城市每个里,让天下的贫苦孤独之人有一个温暖的家,是名‘里家’。而圣祖之后的历代天子也确实遵循了他的意志,在官方的财政支持和天道教的妥善运营之下,里家和地祗庙一样在天朝遍地开花。

当然,为了节省资金,以及后来民众平均财富的提高,如此大规模的福利设施就变得没有必要了,于是里家渐渐开始合并裁撤。在现在的大城市里,一个里家通常要覆盖好几个里区。而在像郑善老家那样的乡村里,里家则已经和地祗庙合为一体了。

里家的运营资金来自于当地的税收和民众的捐赠,负责管理的则是当地的耆老和天道教的祭酒。里家的工作人员只有少数是全职的,大部分则是义工。

尤其是每到节假日的时候,都会有众多的平常没有时间的爱心人士前来献爱心。

成长于地祗庙的郑善和郑贞对此无比熟悉,而张如真则因为郑善的关系经常到里家帮忙,所以才会提议在中秋节的时候来一次里家。

三人来到清河里里家的时候,已经快十一了。郑贞走在前面,嘲笑着弟弟拙劣的车技。郑善无从辩解,也就没有接姐姐的话茬,他看了看有些空的停车场,朝张如真说道:“好像没有什么人啊!”

张如真自然也现了这,她头,“比不上我们那儿热闹!”

郑善观察着里家的建筑,一种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略显老气的大门,老旧的门槛,四周高耸的老龄树木,这是里家常见的风景,除了建筑布局是由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形制扩展而来外,一切都神似他那从小长大的地方。

郑善暗想:“看这些老树,看来这也是一家有年头的里家了。”

在门房简单登记之后,三人进到里家大院。一个明显也是学生的义工被叫出来接带着他们。在他的带领下三人向义工登记的地方走去。

对于这一套流程三人非常熟悉,为此郑善的书包里还放着三人的待会需要用到的证明文件。路上,张如真向带路的义工打听道:“李学长,今天的义工有多少,这个里家的规模是怎么样的?”

经过简短的交流,三人已经知道对方是水木大学的三年级学生,姓李,名轻隆。同样都是学生,所以张如真称呼他为学长。

李轻隆回答说:“这个里家的人没有多少,尤其是老人没有几个,大多是没有人要的孩子,有四十多个。至于义工,也不太多,算上我已经有七个人了,加上你们刚好满十人。”

郑善闻言,心想这城市的里家和乡下的就是不一样,孩子比老人多。

不过,貌似做义工的少了些,是因为这里不需要吗?不是做义工已经不盛行了?

张如真有同样的疑问,而且她直接问了出来:“怎么孩子比老人多呢?”

对于张如真的疑问,李轻隆想了想后回答道:“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其实来这里活动的老人家也很多的,只是住下来的不多而已。至于孩子,他们大多是一些年轻男女没有做好准备,不想抚养又碍于律法不能…,所以才放弃监护权送到里家来的。”

四人这个时候已经走到了里长办公的地方,所以李轻隆简单解释之后就闭上了嘴巴。

没有什么繁文缛节,办公室的门也是敞开着的,李轻隆直接带着他们走了进去。

办公室不大,但是四周放了一圈的文件柜,此外还有一横两竖三张办公桌以及一套用来招待客人的茶桌和椅子,所以显得有些拥挤。

一进门,李轻隆给坐在横着的办公桌后面的老人行了一礼,叫道:“杨爷爷好!他们是来做义工的。”

接着又给郑善他们介绍说:“杨爷爷是这里的里长。”

说话间,老人抬起了头,眯着眼睛看向他们。

郑贞正想要给老人家见礼的时候,看清老人相貌的张如真却是一声惊呼,然后看向了旁边的郑善。郑善同样一脸诧异,给了张如真一个肯定的神情之后,恭敬的朝老人家行礼后说道:“老人家,又见到您了!”

杨里长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看郑善和张如真,半晌之后才想起了他们,“哦!是你们呀,来做义工是吧,真是个好孩子。”

原来杨里长不是别人,正是那天在天坛送了一个徽章给郑善的老者。

杨里长朝李轻隆挥挥手说:“你忙你的,他们我来登记。”

“好的。那我去屋里了。”

李轻隆带着好奇朝郑善他们招招手之后,离开了办公室。

杨里长从桌子上翻找出几张空白的表格,然后起身离开椅子,一边指着茶桌的方向一边开门见山的说:“你们坐,然后把这个填一下。”

郑贞虽然也很好奇郑善是怎么会认识这个里长的,但现在不是时候,也就咽下了问询的话语。三人听话的坐了下来。郑善从书包中拿出三人事先准备的东西,递给里长说:“杨爷爷,这是我们的证明文件,包括最近的体检复印件,以前的义工记录等。您看一下!”

杨里长将表格下去之后,坐到了三人的对面,听到郑善这轻车熟路的话语,只是小小的惊讶了一下,然后就理所当然的了头,笑着说道:“果然是里家长大的孩子,对这些很熟悉嘛!拿过来吧!你们先写着,我看一下。”

三人各自填写着表格,里长则翻看起三人准备齐全的资料来。在问了三人一些问题后,杨里长满意的在他们的填写完的表单上盖上了自己的印章,这样一来,他们就算是清河里家的正式义工了。

在这之后,杨爷爷领养三人向大院走去。

清河里家占地广阔,建筑规模自然也大,但是因为现在人少,起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不过即使这样,一些里家的特色却照样没有荒废。例如,郑善路上看到的温室大棚。

无论是哪里的里家,其都会保留有一块用于耕作的土地,其目的最初是为了让里家能有一个维持日常的收入,后来则是作为里家生活的孩子们的一个课堂所在。在那里,孩子们要学会劳作,学会吃苦,学会团结协作。

看着大棚里若隐若现的在劳作和玩闹的身影,郑贞不由得露出了怀念的神色,看了看同样有所感触的弟弟,感叹道:“说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下过地了。”

郑善却哈哈一笑,“姐,你还是不要下地的好,糟蹋种子。”

对郑贞下地的样子还有些印象的张如真闻言也露出了笑脸。

三人玩笑着,跟着里长穿堂过屋,来到一片石板铺成的空地上。只见上面摆着两个近十米长的用书桌组成的长条桌。桌边围绕着几十个年龄不一的孩子,从三四岁到十几岁的都有。他们大的带着小的,满是笑意的同时都眼巴巴的看着大人。大人们穿着围裙,正在将已经准备好的一盆盆的面团和馅料搬到桌子上。此外,郑善还看到几个老人也兴致勃勃的参与其中。

郑善明白,他们这是要做月饼了。

看起来每个里家的活动都差不多!我们算是没有来错了。

有孩子看到了走过来的里长,喊了一声“杨爷爷!”后迈开双腿跑到老人身边要牵他过去。

义工们先向里长打了一声招呼,然后朝郑贞三人头致意,期间并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

一个小女孩好奇的看了郑贞三人一眼,在郑贞作势要抱她的时候一溜烟的跑开了。

被冷落的郑贞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后,走向了刚认识的熟人李轻隆,向他讨要起‘装备’的同时询问起分工来。

李轻隆看了看四周后,将放围裙等物资的位置指给他们,然后问道:“呃,你们谁厨艺好?分一个人去厨房帮忙吧”

郑贞和张如真都想留在这里和孩子们一起做月饼,于是默契的指向了郑善。

郑善没有反抗两人的‘钦’,问道:“厨房怎么走?”

“呃,等会我带你过去。”李轻隆示意他等一会儿之后,杨里长总算安抚好身边的孩子,空出手来的他拍了拍手,让大家看过来,然后扯着嗓子喊道:“诸位,还有小朋友们,请安静一下,今天来新朋友了,大家欢迎!”

接着,在众人的注目之下,三个人依次做了自我介绍。大家也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加入。

之后,李轻隆将郑善带到了厨房的位置。他一把推开厨房的大门,出巨大的响动,让在里面干活的人齐齐看向他们。

“你怎么在这里?”

李轻隆正要向厨房里的帮工和厨师们介绍新人的时候,一群头戴白色套,脸被口罩遮着,身披围裙,手着手套正在切菜的人当中有一人出惊呼。

郑善茫然的看向出声音的那人,一脸的莫名其妙。只见她放下手中的菜刀,脱下手套后再接下口罩,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

“虞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少年风水师 顶级弃少 至尊修罗 重生之拳台杀手 永恒至尊 魂帝武神 重生弃少归来 弃少归来 夫人你马甲又掉了 重生之将门毒后
相关推荐:
晋末汉魂纯阳剑尊美女老板的贴身男秘书我老婆是女王道长传承系统万兽凌仙九天神阙盗仙记最强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