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陛下曾经嫁过我

八月, 炎热的夏季已经临近尾声,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昨晚便下了一场小雨, 太阳出来之后,雨虽然停了,气温却仍然有些偏低。

朱边刚一拉开车窗的布帘被吹入的冷风激出一个寒颤,但还是晃了晃头,朝前方的城门处看了过去。

城门处, 一辆骡子拉的平板车正缓缓通过, 车上坐着风尘仆仆的四个人,一对老迈的夫妻,一个带着儿子的妇人。

四人的衣着还算体面, 虽不是什么绫罗绸缎, 却也不见补丁,显然家境尚可, 只是明显经过了长途跋涉,三个成年人人的脸上俱是疲色,只有年幼的孩子张着大大的眼睛, 好奇地注视着京城里的街道、车马、[人]流。

看着骡车穿过城门,消失在城内的街道,朱边敲了敲车门,让自己乘坐的马车加入到出城的序列中去,然后转过头来,对坐在自己对面的男子说道:“多谢了。”

“谢字免了吧。”男子道,“好话说得再多, 我也不会再给您折扣。”

这名男子穿着京城里最常见的布衣布衫,相貌也没有任何出奇之处,从头到脚没有一点特征可言,典型的进了人堆再也别想找到。

“老规矩,明日去我府里结账便是。”朱边浑不在意地说道。

男子点点头,便欲推门下车,但手指刚一碰车门便又转过头来。“若是接下来还要我们出手,钱款另算。”

“不必了。”朱边呵呵一笑,“他们来了,这够了。”

“……搞不懂你这家伙。”男子撇了撇嘴,推开车门,跳了下去,很快消失在城门口处的人潮之中。

他一走,朱边立刻收起笑容,眯起双眼。

刚才坐在驴车上的四个人乃是一家子,年长的夫妻是公公婆婆,妇人是他们俩的儿媳妇,男孩是他们的孙子,而他们的儿子姓杨,名德江,如今正关押在金刀卫的私牢之中,已经在里面待了数月之久。

杨德江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即便是朱边也曾一度这样认为,直到秦国公宋时亲自找上门来,拿出重礼,请朱边想法子把人从金刀卫的牢狱里救出来。

朱边立刻对这人生出了兴趣。

但他们的皇帝陛下显然与他有着同样的想法,朱边费尽口舌,也没能让皇帝放人或是将人移交给刑部。

朱边很快想到,杨德江其实并未触犯律法,是皇夫九千岁擅自将人捉了起来。

只是他想和皇帝陛下掰扯道理,皇帝陛下却与他胡搅蛮缠。

朱边以发动言官弹劾皇帝陛下对臣民行私刑作威胁,皇帝陛下两手一摊,告诉朱边:我不知道你说的是谁,你先拿出我囚禁了这人的证据再来跟我说话。

如今的律法尚不存在公诉这一概念,更不允许以下犯上,臣子状告皇帝。

即便是告御状,也不是随便哪个正义路人都能够代人出头的。

言官虽然可以谏言,但皇帝也可以不理,而刑部却不能擅自立案调查。

于是,当皇帝陛下铁了心跟朱边使浑的时候,朱边还真拿他没辙。

一怒之下,朱边做出决定——

将事情闹大!

拿定主意,朱边依旧从杨德江无罪被囚这一点下手,只是不再亲自出面和皇帝陛下纠缠,转而调查起杨德江的家人所在。

杨德江虽然不曾有过功名,但也曾在前朝为官,包括籍贯在内的身份资料亦被登记造册。

如今这位皇帝又是兵不血刃进的京城,这些前朝官员的资料典籍全都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也给朱边的调查提供了便利。

让朱边愕然的是,调查的过程虽然一帆风顺,调查的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根据前朝典籍记载,杨德江父母双亡,乃是由同族一位寡居的叔母抚养长大,在杨德江获得官职的时候,这位叔母也已不在人世,杨德江正是为了给她守孝才错过了那一届的科考。

在这份记录中,杨德江尚未婚配,也没有什么妻子,自然也不存在子女。

——是杨德江在撒谎,还是典籍上的记载存在问题?

朱边立刻对这人生出了更大的好奇,马上请来自己常用的线人,掏钱雇他们去杨德江的祖籍——典籍上记载的那处走上一遭,看那里到底有没有杨德江这人。

这一来一去便花掉了月余,线人带回的结果也如朱边预料——

籍贯是假的,当地根本查无此人,更无寡居叔母抚养隔房侄子的事情。

朱边立刻动身去找秦国公宋时,假惺惺地告诉他,自己在杨德江的事情上已经无能为力,其他人更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对皇帝陛下施压,唯一的法子,是让杨德江的家人出面,到京城里告状,逼迫陛下放人。

然后,朱边发现,秦国公宋时竟然也不知道杨德江还有家人。

——你对他一点都不了解,为何还要孜孜不倦地设法营救?

朱边的疑心立刻又膨胀了一倍。

在这一个月里,秦国公宋时一直不曾放弃对杨德江的营救,不仅求到了他的门上,买通了数个言官,更对金刀卫那边使出了大把力气,得到了一次与杨德江面谈的机会。

这是打算在不决裂的前提下,与皇帝陛下撕破脸?

这个杨德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价值?

要知道,秦国公府之所以落到今天这个窘境,杨德江即便算不得是罪魁祸首,也称得上是罪魁祸首之一。

皇帝陛下看似没有下狠手,将秦国公府抄家灭门,也没撸掉秦国公府的爵位,但在五月敲定的爵位传承议案中,三个国公府虽然全都得到了世袭罔替的封赏,但鲁国公和翼国公还有可免一死的丹书铁劵,秦国公却没有这份殊荣。

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清楚:你已经把这个机会用掉了。

如此一来,其他朝臣也不好再帮秦国公诉不平。

这丹书铁劵是个荣耀,谁要是敢跟皇帝索要,那才真是找死——好端端的,你要免除一死的东西作甚?真准备生乱作死不成?!

但秦国公府最大的损失却是兵权。

因为私藏禁物一事,皇帝陛下虽然只判了他失察之罪,却也因此拿走了他西北兵马大元帅的头衔,将他留在京中养老,连他还在西北的次子宋巩也被降职留任。

旨意下达之后,秦国公府的那位名叫宋晴的小姐便香消玉损,连夜暴毙。

朱边当时觉得宋时一家的脑袋简直进了水——

要死也该是和九千岁对峙过的宋帆去死,弄死个孙女算什么事啊?

这么做,除了向皇帝示威,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宋小姐的所作所为固然可恨,但秦国公府里若是没有藏着禁物,她闹出的那一桩事,不过是一桩口水官司,根本引不出接下来这么多的后续。

但父母杀子本无罪,即便宋小姐并非“自尽”而是被“自尽”,旁人也只能指责宋家人不慈,不能将其扭送官府。

虽然没能从秦国公宋时那里问出杨德江的家人所在,但宋时的种种反应却让朱边生出了一连串的假想,甚至怀疑起了杨德江与宋时的关系,觉得他有可能是宋时的私生子。

但这样的想法很快被朱边否决。

杨德江的相貌、身形都与宋时相距甚远,若真是亲子关系,宋时也不会让他在京城里独居,总要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再加上朱边这时已经从皇帝的口中得知,宋时弄出的假玉玺其实是杨德江所献,但宋时对此却并不担心——

朱边顿时觉得,杨德江的手里,肯定还握有更大的秘密。

如此一想,朱边愈发地心潮澎湃,欲罢不能。

于是,朱边又把自己常用的线人找了来,让他帮忙盯着秦国公府那边的动静,而他自己则重新调查起杨德江的真实来历。

得了朱边提醒的秦国公府果然迅速展开调查,只是他们似乎并不擅长这方面的行动,朱边这边都已经根据杨德江的口音、习惯乃至餐饮喜好推断出了他的真实籍贯,秦国公府那边仍然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

无奈之下,朱边只能将“好人”做到底,再次雇人到他推测出的地方走上一遭。

这一次,朱边终于找出了杨德江的真正来历。

此人确实姓杨,真名也叫德江,但与秦国公宋时并不存在什么亲缘关系。只是据当地人讲,他们这个杨家与前朝的国丈——继国公嫪信乃是远亲。杨得是登门拜寿的时候,得了继国公的青眼,被继国公留在京城里当官发财了。

这事一度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只是随着改朝换代,前国丈变得一文不值,杨家也从人人称羡的对象变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据线人调查,杨德江自打去了京城,只给家人送过一笔钱财,留下了自己已在京城做官的消息,之后再也不曾有过联系。改朝换代之后,杨家人一度以为杨德江已经身死殉国,只是同样没有证据,倒也不曾为他披麻戴孝。

在确认了杨德江的真实身份之后,那名线人拿出伪造的信函和一笔不菲的钱财,称杨德江在京城遭了歹人诬陷,蒙冤入狱,眼见着昭雪无望,便委托他这个旧友,将遗财送回了老家。

线人没提让杨家人进京告状的事,只以感慨的语气陈述了杨德江的窘况,并随口告诉杨家人,若是杨德江获罪,那他们一家都要跟着遭殃,即便不曾满门抄斩,家中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去科考为官,改换门庭。

或许是觉得天上不会掉馅饼,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给不相干的人送钱,杨家人丝毫也没怀疑此事有假,略一商量便决定举家进京,去告御状,救杨德江逃出囹圄。

一切都如朱边的计划进行着。

但在等待杨家人入京这段时间里,朱边随手追查了一下前朝国丈继国公嫪信的近况,结果便发现,嫪信的祖籍所在竟然发生了一桩灭门惨案,嫪家人聚居的庄子被人烧成了灰烬,里面的人,从老到小,竟是无一幸免。

似乎是觉得此案难以告破,当地的知县只是聊聊一笔,将其判定为那时极为常见的山匪作乱,然后请求上官派兵剿匪。

但朱边仔细阅读了案卷,越看越觉得这像是一起恶意的仇杀。

更重要的是,此案的受害者明显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又和继国公嫪信一个姓氏,即便不是一家,也极有可能是一个宗族。

于是,通过一个小人物,前朝的国公和本朝的国公便被联系在了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  重感冒,脑子成了浆糊,存稿也被耗光了……

看官大人们也请保重身体。(83中文 .8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永恒至尊 重生弃少归来 少年风水师 重生之拳台杀手 魂帝武神 重生之将门毒后 顶级弃少 夫人你马甲又掉了 至尊修罗 弃少归来
相关推荐:
星际·窥视未来后那个女配总抢戏珊珊来了特种兵的都市生活我的冰冷女校长穿成男主怎么破?带着神仙混都市茶汤情都市护花兵王[足球]门将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