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穿越之捣乱还珠

永琮同福隆安来到午门时,见旁边的空地上停放着许多轿子,让永琮他们一愣,今儿是出什么事了,怎么都下了朝了,这些大臣还没出宫?永琮与福隆安相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永琮下了马,同福隆安一起进了午门往宫里去。刚走了几步,就见到迎面急匆匆走来的御前侍卫丰升额,丰升额见到他们急忙赶到永琮身前,跪下行礼道:“奴才见过哲郡王,给哲郡王请安了。”

没等永琮将他叫起,丰升额急切地道:“哲郡王,皇上正命奴才出宫找您呢,请您即刻到养心殿见驾,几位大臣都已经到了。”

永琮疑惑地同福隆安对视一眼,将丰升额叫起,问道:“知道是什么事么?”

“似乎是有关洋人传教士的事,奴才也不太清楚。”

“本王知道了!”永琮说完,同福隆安一同往宫内走,当他丰升额擦肩而过时,丰升额低头嘴唇不动地轻声说道:“五阿哥也在。”永琮微微点头,然后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步速,并没有停顿丝毫,好似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永琮走在前面,福隆安与丰升额跟在其后匆匆往养心殿赶,因为接到消息有些迟,永琮只好匆忙赶路,当经过朝房门口时,忽听有人喊道:“哲郡王先生,请等一等!”

永琮一听这称呼甚怪,惊奇地往左边一看。只见朝房门口一个黄卷发、蓝眼睛的高个子洋人正向自己招手。他一看,认得这位洋人就是上个月来京面见乾隆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1)。马戛尔尼见永琮走过来,忙躬身行了个西洋礼节问道:“哲郡王,你是去见皇上吗?”

永琮点点头。

“那好,麻烦哲郡王给皇上说一声,请他尽快接见我们,我们有要紧的事跟他谈,等不及的。”

永琮这次注意到朝房内除了上次见过的英国使臣们外,还有二十多个作神甫打扮的传教士。他猜测着,这帮洋教士们来肯定与四川大教案(2)有关,便冲马戛尔尼礼仪性地一笑,不软不硬地道:“对不起,马戛尔尼先生,皇上这会儿肯定很忙,该召见你们时,自然有人通知,用不着本王跟他说。”说完,继续往里走去。马戛尔尼碰了个软钉子,遗憾地耸耸肩,只得耐心等候。

永琮穿过乾清门,来到养心殿外,,太监王振迎上前来边施礼边道:“郡王怎么这时候才到?”

永琮来不及跟他说话,急忙走进殿内,只见傅恒、钱维城、纪晓岚、允禄(3)、允(4)、弘啵5)等六部九卿的主要官员分列两旁站在大殿内。他赶紧轻手轻脚走到弘嘞率渍竞谩u馐保纠裉喔呱暗溃骸盎噬霞萘傺牡睿

众人侧目看去,只见乾隆走进殿来,在御座前站定。众人赶紧跪下叩头,齐呼万岁。

乾隆在御座上坐下,扫视众人一眼,双手平起,温和地道:“现在不是朝会的时间,大家不必太拘礼,平身吧!”

“谢皇上!”

乾隆待大家站起,继续说道:“现在不是朝会的时间,朕却把你们这些王公近臣召来,就是要议一议李安德、张万钟等人接引西洋邪教传教士私下传教一事。李安德、张万钟等人昨日已押解至京,朕命阿永阿(6)连夜审讯,结果怎么样?阿永阿!”

阿永阿熬了一夜,到现在还未曾合眼,因此双眼通红。听到皇上叫他,慌忙跪倒,膝行向前,恭恭敬敬地答道:“回皇上话,奴才方法用尽,可是李安德、张万钟等人就像是中了邪似的,笃信洋教,誓死不移。张万钟甚至说他本就是天主教徒,但愿为皇上效力,同时亦崇拜天主。”

“一派胡言!”乾隆龙颜大怒,扫视众人一眼,斥道:“张万钟之词,昏愦胡涂。他一家乃是我朝臣民,理应与我朝通俗。如今竟图谋不轨,弃我朝法俗,入洋人邪教。依其理论,岂不是有两个上天在其心中?天下之大,只共有一个上天,一国之中岂有二主?此种大逆,当如何处置?朕请你们议一议。阿永阿,退下吧!”

乾隆话音刚落,众人立刻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来。养心殿立刻响起一片嗡嗡声。约莫一刻钟的功夫,只听乾隆清咳一声,众人立刻安静下来。乾隆扫视众人一遍,谦和地道:“今天畅所欲言,言者无罪。有什么看法当着朕的面说,不要在下面瞎议论。谁先说?”

“儿臣先说!”只见永琪从允身边迈出一步,朝御座前跪下。

乾隆挥手道:“永琪不必拘礼,站着说就行了!”

“谢皇阿玛!”永琪重新站起,挺直背脊,愤然道:“李安德本是有罪之人,收留西洋人费布仁于家中私传邪教,大逆不道,按律当诛其一族。但皇阿玛宽泽仁厚,免其死,降为枷杖之刑,李安德才苟延至今。如今李安德不仅不思悔悟,反而变本加厉,仇视朝廷。此种大恶,天理不容,当按律治罪,处李安德诸人凌迟之刑。”

乾隆听他说完,把双眼微闭,摇摇头道:“永琪说的对。当初真就不该赦免他一家的罪,否则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但当时朕的初衷是想以圣德化其冥顽,没想到他竟如此冥顽不化!算了,朕说这些话也没用,还有谁要说?”

“儿臣说说!”永琮喊道,他已经在下面观察了半天,在心中分析过乾隆对此事的态度,到此时方开口。乾隆也准他站着说。

永琮躬身说道:“五哥主要说的是结党乱政之罪,儿臣说说他们信奉洋人邪教之罪恶。李安德、张万钟身为我朝百姓却加入天主教,按律应是罪上加罪。尤其可恨的是,天主教士公然站在他们一边,对其表示异常的同情和关心,不但在舆论上支持而且在金钱上给予赞助。京城内,一时谣言四起,视听混淆。天主教公然插手我朝内部事务,李安德、张万钟等人,难逃其罪。”

永琮这样说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信仰自由没错,传教士们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地来到中国传教精神可嘉,然而当这些人别有居心的时候就让人万万不能忍受了。

从明代至康熙前期,来华传教士大都是当时西方的饱学之士,在科学上有着较高的造诣,以宣传西方的科学文明作为传教的重要手段,如利玛窦、汤若望等。

早期传教士们一面编译出版西方图书,一面还与中国学者合作,直接用中文进行著述,向中国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汤若望还撰写了对西洋火炮的整个制造工艺的《火攻挈要》一书。西方的先进火器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传入中国的。

早期传教士们急欲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真相,目的纯粹是为了传教的方便,他们需要对传福音的对象有所了解,而他们将其发刊文字,也是旨在将研究成果保留,及向本国的基督徒推介,吸引更多后继者投身在华的传教事业而已。

然而自教会当局借口应以传教为根本,不准传教士散播科学后,后期来华的传教士的科学素养并不比明朝中国的学者高明多少不说,还很少谈科学(除一些天文历法)。

后期传教士们为取得合法居留中国的身份,甚至还被迫间接地参与鸦片贸易。虽然他们对于国人吸食鸦片,大都持反对的态度,但因着身份尴尬的缘故,这些传教士大都对鸦片贸易缄默不言,不愿置评。

同时后期传教士们为了取得合法居留中国的地位,被迫加入外国在华的机构工作,这些机构包括了半政治半商业性质的东印度公司,也包括外国驻华的外交和商务的官方代表。

由于他们几乎是早期唯一通晓中文的洋人,因此在这些机构里多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如翻译、书记之类。由于长期逗留在中国,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地理和社会情况比较了解,为以后武装侵略中国提供了依据。

一旦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任何武力行动时,这些传教士都会被派调往战场,参与情报搜集和随军翻译的角色。在侵略军占据中国某些地方后,他们也自然地被选任做占领地的民政官。在战争胜利缔订条约的过程里,传教士亦预闻其事,充任翻译之职,中俄《尼布楚条约》,乃至清晚期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等等,都有传教士们的参与。

自雍正开始,中国政府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传教士除少数在朝廷供职者可获豁免外,皆被逐离中国;而国人若信奉天主教,亦会被处极刑。这些禁令自然也对日后来华的基督教生效。在如斯严酷的禁制下,传教工作是不可能合法进行的。虽说非法传教工作仍然持续,但总仍带来极大的危险与不便。所以,若要福音种子自由地在中国的土地上撒播和生长,必须待中国政府解除对传教工作的禁令方成。

问题是,清政府怎么会在毫无利害考虑下解除传教禁令呢?特别是作为一个敬重传统家法的民族,祖宗颁下的法令实不能任意删改放弃。既然清政府不会自动放弃,那么余下的途径是用强力使其被迫放弃。那么,向唯一可以找到的强力帮助就是依靠母国政府,作为交换他们为其各自的母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刺探情报、翻译等侵略活动。

传教士来到中国,最大的目标是要将福音传到中国,他们甚至甘愿为此目标摆上自己的名利富贵、以至生命,但是,他们却面对着一个不能传福音的局面。

传教士既需要传、也认定这是中国人最大的需要,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扭转整个不能传的局面,就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因此他们很自然地要求在母国政府与中国签订条约时,将自由传教的权益附加在里面;这即非不可避免,也是相当无可奈何的事。

传教士并不是可以翻云覆雨的人,他们在本国的政坛上的影响力极为有限。西方列强也绝不是为了开辟传教工场的缘故方侵略中国的,贸易利益才是他们的考虑。

据载,自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的十年时间,中国出口英国的商品仅茶叶一项,就已达九千六百万银元,而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包括棉纱、棉布、毛织品、金属等全部工业品在内,总共才一千六百万银元,只相当于茶叶的六分之一。

当时在中英贸易中,清朝处于优势地位。英商虽从经营中国茶叶中获得了利润,但大量的白银却流入了中国。可以肯定,即使没有传教问题这个因素,帝国主义国家仍有足够的侵华理由。

但问题是,传教自由条款却又载在条约之内,这必然使教会陷在一个颇为尴尬的情况里,也使传教与帝国主义侵华连上不白之冤的纠缠,这是一个无法解说的历史困局。

话题扯远了,我们回到正题。永琮话刚说完,乾隆就高兴地赞叹道:“说的好,说出了朕想说的话。多年来,朕待天主教甚是宽仁,没想到洋教士不但不感激圣恩,反而横行不法,使□□之民轻信误听,人心渐被煽惑。朕岂能容他?今天,朝房内还有一班子洋教士等着朕召见,待咱们议完,朕就宣他们进来,做一番料理。傅恒、十六叔、二十四叔、弘嗄忝怯惺裁匆档穆穑俊

傅恒、允禄等人齐声回答道:“我等赞同五阿哥和哲郡王的意见。”

乾隆轻轻点头:“好,朕也赞同他二人的意见。看来李安德一家按律当处死,朕尚且绕过。今天仅以入天主教之罪处以极刑,西洋人必定以为他们是因加入天主教而遭杀戮,反而使他们在西洋扬了名。朕以为不如处以终生□□,既惩其罪,又足以塞西洋人之口。”

众人一听,初时一怔,仔细一想,便齐声称道:“皇上高瞻远瞩,圣虑周详,臣等不及也。”

乾隆哈哈一笑道:“李安德一案就这么定了。那帮洋教士和英国使节恐怕早在朝房里等急了,传他们进来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重生之将门毒后 重生之拳台杀手 永恒至尊 少年风水师 弃少归来 至尊修罗 夫人你马甲又掉了 魂帝武神 顶级弃少 重生弃少归来
相关推荐:
穿越还珠之紫雨扬薇还珠之笑看云卷云舒还珠之皇后重生还珠之老娘容嬷嬷还珠之柔以克刚还珠之永安大唐:从挑拨慈航静斋开始游戏异界体验录快穿:年代文炮灰要逆袭生性多疑的我觉醒了选择系统